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
0825-7820632

教育科研

作者:时间:2018-11-05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朗读课文,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重点)

2.揣摩对动物的细节描写和直抒胸臆的文字,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学习本文中对比的写作手法。(难点)

3.理解作者同情弱小、勇于自省的精神,感受爱心所带来的和谐境界;学会关爱动物,珍视生命。(重点)

教学流程

一、 新课导入

欣赏一组猫的图片。

关于猫这种可爱的动物,郑振铎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 出示学习目标

三、 整体感知

1、上节课让同学们自主预习了课文,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解决了字词。现在就来检查一下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情况。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见书96页)(学生展示交流)

2、写了三只猫,作者用的笔墨是一样多吗?为何如此安排?在第三只猫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芙蓉鸟事件)接下来,我们就化身正义的法官,来审理此案。

芙蓉鸟被害案

1、案发现场情况:  

2、犯罪嫌疑人: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

、案发后的表现: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案件真凶:

案件定性:

7、案件反思:

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小组讨论交流)

四、深入探究

1、既然如此,作者为何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

2、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作者想借此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五、拓展迁移:

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将怎样想?怎样做?

六、课后作业:

1、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2、完成练习册课堂合作探究部分


热门标签:

教育科研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