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
0825-7820632

科研成果

师生共育:心灵关怀的校本策略

作者:时间:2014-01-09

师生共育:心灵关怀的校本策略

大英县实验学校   漆英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教育是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是师生之间心灵的对话,是师生之间诚挚的交流,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做有“心”之管理,做有“心”之教育,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实现师生共育,促进师生发展,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校本策略。

一、   一个观点:心灵关怀绘就生命底色

多年以来,我校的现实状况是“两个三多”。一是学生情况“三多”:进城读书多,有60%以上的学生来自乡村;留守儿童多,每年的在校学生中,留守学生达到38%左右;单亲家庭多,单亲家庭学生占7%。很多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出学习没兴趣,行为习惯差,纪律认识观念淡薄,安全状况令人担忧,抗挫能力差,逆反心理重,甚至部分学生不愿填写自己父母的姓名,缺乏亲情,不懂感恩……。二是教师状况“三多”:教职工总量多,达到200多人,80%来自乡镇学校;女教职工多,占到80%以上;身心亚健康者多,占到35%。这样的师生结构给学校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让教师适应快,融合快,成长快?如何让爆涨的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我校心理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师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切脉”准了,“处方”就对路了。

我们倡导:教育从心开始,用心灵关怀绘就师生的生命底色。学校要给每一位师生一种清新的空气,一种温暖的环境,一份亲切的所藉,一份贴心的关怀,做到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做到从精神上关心人,从思想上凝聚人,从行为上引导人。学校领导要成为教职工的精神关怀者,每一位教职工要成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其目标就是使师生的生命内涵不断充实,生命质量不断提高,成为终生幸福的人。

我们不求“喧嚣背后的冷静,繁华落尽后的从容”之生命底色,不求“时光如水我如舟,冬风待尽始为春”的生命底色,我们所追求的是“仁爱、快乐、幸福、成长”、“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生命底色,就是以“爱”为基色,为学生的人生涂上“尊重”、“宽容”、“信任”、“感恩”、“奋进”等不同色彩,用滴滴甘露使枯萎的心灵苏醒,以融融春风让冰冻的感情消融,让学生享有成长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就是给教师涂上“志同道合”的信任底色,给教师涂上爱岗敬业的责任底色,给教师涂上“精神立身”的境界底色,使教师不仅把教书育人作为职业来追求,更要作为事业去奋斗;就是给学校涂上“阳光、温馨、书香、大器”的生命底色,使校园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园,心灵栖息的家园。为此,我校提出了“以德育人,以情聚人,以生为本,严爱结合”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制度规范,情感凝聚,竞争激励”的管理策略。

二、两种思路:师生共育与校本推进

不知多少次的领导思想碰撞,不知多少次的干群思想交融,我们认识到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要幸福,学生是根本。于是我们提出了对教师进行精神引领和情感凝聚、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文明礼仪规范训练的“师生共育”双向策略,以心灵关怀凝聚发展的力量。

我们以给人温馨、给人力量、给人希望的校长寄语激发师生的正能量。

亲爱的老师:

当你步入实验学校,你就是一本生动可亲的教材。我为你们选择“精神立身”而自豪,愿你们在这里传承文明,播撒爱心,播种希望,尽展才华,用智慧的教育成就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亲爱的同学:

当你踏入实验校园,你就是一叶驶向远方的小舟。我为你们树立“鸿鹄之志”而骄傲,愿你们在这里崇文尚礼,舟行著色,享受阳光,彰显个性,以感恩的情怀抒写人生每一分的精彩。

我们坚持科研引领、师生共育之路,依托《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研究》、《“活动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研究》、《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要素”的研究》等系列心理课题的深入研究,正向引领师生的心历成长。

我们坚持书香校园、师生共育之路,以成立师生读书会、开办师生读书节、举行师生经典诵读展示等,用书香净化师生心灵。

我们坚持打造家、校、社三维一体的“立体育人”格局,以“五全联动”机制引领师生共育,实现校本推进。

一是家校联动。我们建立了家长学校,每期举行23次家校联谊会,邀请优秀学生的家长交流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体会;每期的开学典礼上,每次邀请200余名家长参会,由家长为优异学生、优秀学生、进步快学生颁奖,并相互拥抱,互说心理话,让感恩和亲情在孩子们的心中流淌。

二是校社联动。让学生走进社区,广泛深入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怀,是我校一直坚持的做法。我们开展的“小小宣传员进社区”体验活动,实现了“宣传进社区、表演进社区、感恩进社区、服务进社区”;开展的“小手牵大手”、“小交警”执勤、“我为‘三创’做贡献美化街道”等活动,起到“教育学生,带动家长,影响社会”的作用;开展的三八妇女节“妈妈,您辛苦了”感恩活动,清明节“文明祭扫,平安清明”教育活动,端午节“我和家人过端午”亲子行动等等,展示了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升华了孩子们优秀的道德品质。

三是校警联动。我校借力建立的“警校共育”机制,长期聘请派出所所长作法制副校长,每期聘请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全校师生做法制专题讲座,师生的法制观念得到不断增强。

四是师生联动。我们规定每位领导结对帮扶5名问题学生,每位班主任结对帮扶10名留守学生,每位科任老师结对帮扶5名学困学生,全员行动,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都得到了老师及时的关爱和呵护。

五是生生联动。我校坚持了“爱心传递”行动,每一个班的优秀学生自主结对帮扶3名后进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在行为上示范,在思想上沟通,成为了老师最有力的好帮手。

三、三种策略:机制、氛围与序列

在“师生共育”和“校本推进”中,我校全面开动“机制、氛围与序列”三驾马车,培育师生奋发向上的积极心态,良好健全的心理品质。

1、以“四个机制”构筑“师生共育”的软实力。

1)实施“四到位”管理机制。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学校成立了“师生共育”领导小组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组,建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校级干部、思品教师、班主任为主体,以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科任教师共同参与,实行班主任、政教处、学校“三级管理负责制”,定期分析研究心理教育工作,按时布置阶段性任务,并负责检查考核。

二是计划到位。我校根据“师生共育”工作要求,针对教师和学生分别制定了详细的心理工作计划,设计相应的心育活动。我校把心育课纳入校本课程之中,让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活动中洗涤心灵。三是活动到位。以积极预防为主,学校利用校园之声、黑板报、朝会课,宣讲心理健康知识,让师生树立心理健康从自我做起的意识。尤其采取“师生结对、生生结对”的方式,对学生的“四加工”活动,就是对优秀学生群体的“加工”、对弱势学生群体的“加工”、对留守学生群体的“加工”和对顽劣学生个体的 “加工”活动,从不同层面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让优秀的更优秀,使落后的变优秀。四是总结评比到位。制定出详细实用的评比细则,对师生共育工作实行过程管理,对每一次活动有布置,有记录,有结果,有总结。

2)实施岗位培训机制。培训是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和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建设高素质育人队伍,夯实心育工作的智力支撑。2001年以来,学校对教师提出了“不培训不上岗、不合格不上岗”的要求。专款购买心理健康教育书籍,让老师们在“读”中提升;二是聆听了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JEYA(杰雅)先生和芭芭拉女士等著名心理学家面对面的培训、指导,让老师们在“听”中提升;三是派遣教师外出“借脑充电”,让老师们在“看”中提升;四是通过召开心辅专题研讨会,观摩优质心理示范课、设计心理教育专场活动,让老师们在“做”中提升。

3)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我校已经建立了一套评价“师生共育”成果的制度与措施,其结果作为评优、晋职、竞岗的重要内容。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让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4)建立有效的师生共育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我校建立了师生心理健康档案,能根据信息实现适时跟踪监控。尤其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之中。在班级设立了心理健康宣传员,他们每周向班主任汇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有问题早辅导,有问题早解决。二是建立有效的干预机制。根据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把干预对象分为三级进行干预。一级干预主要针对心理危机高危对象,通过个别咨询、转介、追踪等措施达到使其心理康复。二级干预主要针对心理危机重点对象,通过个别咨询、小团体辅导等措施来提供危机调适。三级干预主要针对心理危机日常关注对象,通过举办全校性身心保健活动予以解决。

2、以“六个平台”构建“师生共育”的大氛围。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可见,环境是“师生共育”强有力的辅助因素。为此,我校倾力打造校园环境,营造积极和谐的心育氛围,以“一刊”、“ 一箱”、“一卡”、“一室” 、“一化”、“一台”建构了师生心灵交流的平台。“一刊”:学校在校园刊物《晨曦》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刊发教师心理专述;

“一箱”:学校设立了心育信箱,教师或学生将自己的心理体验等写信投入箱内,由专人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书面或当面辅导;“一卡”:学校为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室”:学校建成心理健康活动室和咨询室,由心育教师或专家“坐堂门诊”;

“一化” :校园文化建设立足一点一景,融入心育因素,激发师生向上;“一台”:心理涂鸦平台给孩子们提供了释放的平台。

3、以“九个层面”形成“师生共育”的活动序列。

我们实施心育活动多元化策略,从“听”、“谈”、“看”、“画”、“唱”、“跳”、“演”、“展”、“比”等多个层面设计开展心育活动,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师生学在其中、乐中其中、悟在其中、成长在其中。

”——听讲座。学校每学月举办一次健康知识专题讲座,每学期举行一次青春期知识讲座,每学期举行一次考前心理专题辅导讲座,每学年邀请一位专家来校举行励志教育,让学生在“听”中感召关注人性、净化心灵、鼓舞斗志的力量。

”—— 敞扉谈心。除每周二、四志愿者老师在心理咨询室与学生交心谈心外,我们还谈对生命的认识和感受,开展生命教育;还举办教师讲坛,教师谈自己成长、谈同伴互助、谈学校精神,以此增进互信,凝聚力量。

“看”——看影视、看书籍、看心理绘本;教师组织学生看爱国主义的、励志上进的、反映社会生活的电影,每年9月学校组织低段学生集中看心理绘本,让学生了解人性的真善美,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画”——千人作画。在我校举办的心育专场上,教师与孩子一道参加“千人作画”活动,以“我爱我家”、“我的梦想”、“我的最爱”、“儿童涂鸦”为主题版块,师生共同完成了壮阔的画卷,感受到了“地到尽头天为界,竞技场上我为峰”的境界。在“成长的足迹”的踩画中,师生共同在长长的画卷上用脚表达自己喜欢的颜色,形成了五彩缤纷的画面,留下了色彩斑斓的人生足迹。

“跳”——团体操、心理韵律操。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师生数百人进行大型团体操表演,给人以震撼的力量;大课间活动,师生共同起舞学校创编的《向前冲》、《我的未来我做主》两套心理韵律操,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唱”——唱校园歌曲、唱青春歌曲、唱红歌、唱主题歌曲。日常开展“一日一呼、一周一歌”活动,每年“12.9”举行全校性歌咏比赛。

“演”——文艺表演、校园心理剧表演。学生自编自演的《有爱就有希望》、《我想有个家》、《师恩难忘》等校园心理剧表演,让学生感悟人间的大爱、真情,净化孩子们的心灵。中心组老师开展《大手牵小手,快乐向前走》特色活动,教师牵手独生子女,使其在宽容、友爱、协作、进取的氛围中形成良好性格。元旦佳节,送旧迎新,学校组织开展 “实验真情·秀秀自我”教职工舞蹈比赛,让教职工的才艺得到展示,压力得到释放。

“展”——风采展示。文化长廊中,分别展示着“校园名师”、“优秀学生”、“进步快学生”等师生群体形象;荣誉室里,展放着记录每一位教职工成长的“丰收”集;每周五的教职工大会上,专题展示46名教师自制的风采PPT;每期的读书节上,分别展示各年级各班的“经典诵读”、“诗词诵读”风采。

“比”——形成“比”的文化:“比”是最大的动力,在“比”中找差距,在“比”中找动力,在“比”共同进步。教师在价值认同中,先“比”团队(年级团队、学科团队),再“比”个人;在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技能大赛中,“比”思想、“比”能力、“比”方法、“比”落实、“比”参与、“比”合作、“比”实效;在沙龙文化中,“比”创新、“比”特色、“比”特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先“比”小组,再“比”个人;在日常行为中,“比”互助、“比”礼仪、“比”纪律、“比”学习“、比”锻炼、“比”卫生;在专题活动和比赛中,“比”精神、“比”协作、“比”质量、“比”层次。

正是由于我校坚持实施“心灵关怀的师生共育”策略,给学校带来了生动而深刻的可喜变化,一树葱茏渐渐长成,一卷丰厚逐渐展开。短短十三年,校园面积由5亩快速发展到52亩,在校学生由680人迅速攀升至4300余人;教学质量连续十二年夺得全县素质教育质量综合评估头魁;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省市德育标兵、骨干教师、县知名教师和突出贡献教师纷纷涌现,二百余园丁在实验的校园里生辉;学生纷纷斩获全国英语、理化、奥数一等奖,科技创新收获国省一等奖,舞蹈、鼓号、花锣鼓捧回市特等奖……,一个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在这里生成,风清气正,滋兰哺蕙;一批批优秀的实验学子从这里启航,承载希望,奔向远方……


热门标签:

教育科研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