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英 县 实 验 学 校
关于进一步推进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试 行 稿)
一、 指导思想
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思想,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多学少教、训练达标”为指南,以减负增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借鉴和运用部分学校先进的课改经验,结合我校实际,积极深化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探索出服务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二、 实施对象
小学语文、数学任课教师,及4——6年级全体学生
三、 主要目标
1、 教师乐教、爱研、善导,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2、 探索构建高效能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减轻师生负担,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 主要原则
1、 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原则
2、 解放、减负原则。
3、 关注过程参与与情感体验原则
3、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原则
4、 多学少教、当堂训练原则
5、 开放多向,课内外结合原则
五、主要策略
1、“三清”和“兵教兵”策略:“三清”——堂堂清(课课清)、周周清(单元清)、月月清;“兵教兵”——就是开展学生手拉手结对帮扶,强带弱,好带差,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2、“三讲三不讲”策略:“三讲”——讲易混点、讲易漏点、讲易错点;“三不讲”——学生自己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3、“三布置三不布置”策略:“三布置”——布置有启发性的作业,布置分层拓展提高的作业,布置能够思考、探究、创新的作业;“三不布置”——不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时间限度的作业,不布置教师不能及时批改的作业。
六、基本模式
各学科均以“多学少教、当堂训练”为具体指导,在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训练达标”为主要环节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探索构建相应的教学课型和模式。
1、语文学科:主要构建“321模式”,即三学两读一达标。
三学:个体自学,小组互学,教师助学
两读:课文诵读(读背课文优美句段,积累语言),拓展阅读(读拓展文章,拓宽知识面,积累语言))
一达标:达标检测(数学堂堂达标,语文课课达标)
“321”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积累语言,检测达标
“321”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
激趣导入——目标导学——个体自学——小组互学——教师助学——阅读积累——达标检测
其中:目标导学是前奏;个体自学、小组互学、教师助学是核心;阅读积累是关键;达标检测是落脚点。
(具体解读见《大英县实验学校小学语文311课堂教学模式》)
2、数学学科:主要构建“121模式”
“1+2+1”教学模式是指:(1)课堂教学的40分钟分别按照1:2:1的比例,划分为“10+20+10”三段六环节,即准备(习旧引新、发现目标)----操作(尝试探究、合作交流)----迁移(达标评价、拓展提升);(2)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划分为三段,①导----诊断与出示,②拨----启发与点拨,③评----评价与补救;(3)学生的自主学习划分为三段,①尝----自学与尝试,②探----合作与探究,③展----展示与迁移。(4)课堂时间划分为三部分,①教师讲授点拨10分钟,②学生合作探讨20分钟,③课堂巩固提升10分钟。
(具体解读见《大英县实验学校小学数学121课堂教学模式》
备注:以上模式为基本模式,各学科需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形成相应课型的建模。
七、实施步骤
1、建模:本期开学前,召集相关学科主要领导和部分优秀教师讨论制定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可操作性研究,形成基本教学模式。
2、读模:开学2周内,通过教研会、研究课等形式,引导教师理解模式的思想精髓、主要环节、基本流程、注意事项,深入了解和熟悉模式,为下一步实践运用做好准备。
3、用模:要求课改班级和学科教师严格按照模式备课、上课,在实践中理解模式蕴含的多学少教、当堂达标思想,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还学习自主权给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努力完善模式。
4、成模:大概用一期的时间,在学校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学校探索出相对成熟的不同课型的基本模式,教师形成相对成熟的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模式。
5、脱模:大约用一到两年时间,大部分教师能在课改思想的引领下,将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理解内化,创新升华,形成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涌现出一批享誉县内外的小学知名教师。
八、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和学科指导小组,加强课改的组织领导。
(1)领导小组
组 长:漆 英
副组长:何 平
组 员:刘 磊 郭宏才 余国蓉 石方强
(2)学科指导组
语文学科组长:余国蓉 组 员:
数学学科组长:刘 磊 组 员:
2、优化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采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形式、定人员,由年级学科组长负责组织落实,由学科分管领导、年级分管领导负责督促、检查、评价。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教材重难点,知识易错点、易漏点、易混点、易考点,课内生成点,课外拓展点,知识链接点等方面的研究上,不宜研讨一堂课的具体流程。
集体备课必须在年级学科组长的统一安排下,严格按照学科教学的基本模式和主要环节备课,严禁随心所欲。主备教师必须提前一周备好研讨课,经集体研究后,再适当修改。修改后的教案必须经学科教研组长审查、分管领导审批合格后方可打印下发到教师手中。严禁未经审查审批和不合格教案打印使用。
3、优化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的优劣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语文、数学学科均有专门的导学案设计模板,备课教师必须按照统一要求、统一格式设计导学案。导学案要求做到目标导向准确,学习要求明确,问题提纲挈领、大小适中、启发性强,作业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典型性。导学案要尽量体现学习路线图,要尽量将教材内容知识化、练习化,便于操作和检测。各年级作业布置相对统一,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一二年级原则上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四年级语数两科书面作业总量不得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语数两科书面作业总量不得超过50分钟。
4、优化小组学习
小组的建立:按照“异组同质,同组异质”的原则,以4——6人为宜,可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分组按A1、A2,B1、B2,C1、C2组合。各组可以让学生自己商议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称。
小组的运行:小组长是关键,需要重视小组长的培训。可将小组成员分工,小组内实行1+1,小组发言顺序按C——B——A;组内辅导矫正顺序为A教B(C自主尝试解疑),B教C(A拓展)。
小组的评价:以组为单位建立评价激励方式,具体办法依据各班实际情况灵活而定。
5、落实当堂训练
精心设计训练。说听读写、勾画圈点、实验操作、计算判断、达标检测等,突出一个练字,易操作,好检测。
保证训练时间。坚决贯彻多学少教、当堂训练教学思想,教师尽量精讲巧拨,每堂课保证5——15分钟的训练时间。
加强检查督促。领导要通过不定时深入课堂听课,坚持每周至少2次巡堂,随机调查了解学生等方式,了解各班训练落实程度,及时提出整改提高措施,确保训练不走过场。
6、建立四套机制
(1、“三级教研机制”:“常规性教研”——以集体备课交流为主要形式,各学科每周一次,由本教研组教师轮流做主备人,组内其他成员进行讨论,直到达成共识。“提高性教研”——以个人反思、集体交流为主要形式,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达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主题性教研”——以课题研究小组为单位进行,开展小课题研究。在研究中,特别注重把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研训合一。
(2、“专家指导机制”:学校组成由县专家、校特级、高级教师组成的“专家” 指导小组,重点从备课之“深”、训练之“实”、点拨之“巧”、语言之“活”等方面加强了引导、指导与推介,形成了“同中有变,变中有新,新中有特,一切求实”的可喜局面。
(3、“督导巡查机制”:建立由督导人员每天六次的专项督查和学校领导每周二次的随机巡查的“双线督导巡查机制”,督促教师改变固有思维,贯彻课改理念,老师们走过了从不接受到接受、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历程。
(4、“课堂评价机制”: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
A、“三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等于100%还是小于100%;
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
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
B、“四看”教师:
一看课中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二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三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还要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
C、评课三看:
一看教师是否遵循了模式,是否使用导学案上课,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规定“讲”绝不能超过10分钟;
二看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学、伪学现象;
三看教师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禁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
7、逗硬考核评估
建立课堂教学考评机制,将集体备课、常规教研、培训研讨、六认真常规检查、巡堂检查等结果纳入教师个人教学质量考评,具体办法待定。
附:本方案相关资料
1、《大英县实验学校小学语文311课堂教学模式》
2、《大英县实验学校小学数学121课堂教学模式》
3、小学语文导学案设计模板及具体要求
4、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模板及具体要求
5、《大英县实验学校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考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