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实验学校2014年上期第一学月九年级物理测试题 命题:漆康林
九年级 班 姓名 考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九年级下期第一次学月物理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
A.将开关安装在灯泡与火线之间 B.发现有人触电,立即用手拉开触电人
C.保险丝烧断后,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D.电冰箱的金属外壳不接地
2、我市即将迎来夏季用电高峰,为了节约用电,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多开城市亮丽工程的景观灯和霓虹灯 B.停止向所有工厂、企业和商店供电
C.让长期不使用的家用电器处于待机状态 D.离开教室后及时关掉电灯和电风扇
3、如图5所示的电路中,正常发光的三盏灯突然全部熄灭,经检查保险丝完好,用试电笔插进插座的
两孔,氖管均发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插座发生短路了
B.进户的零线断了
C.进户的火线断了
D.某盏电灯的灯丝断了
4、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oC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5、人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球 B.月亮 C.云朵 D.太阳
6、放学了,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甲说乙是静止的,应该选择什么为参照物( )
A.甲 B.乙 C.树 D.路面
7、2012年5月22日,美国“猎鹰9号”火箭把“龙”号飞船送入太空,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内,“龙”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相伴而飞.空间站丙宇航员透过舷窗看到“龙”号飞船如图所示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宇航员选取的参照物是( )
A.舷窗 B.地球 C.太阳 D.“龙”号飞船
8、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
A.1.2cm/s B. 1.2m/s C.12cm/s风能 D.12m/s
9、《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10、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 ,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 , 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 ,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A、2∶3 B、 4∶9 C、 1∶1 D、 9∶4
11、遇到大风天气,路旁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这种声音是由( )
A.空气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来的 B.树叶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来的
C.树叶振动产生并由大地传来的 D.空气振动产生并由固体传来的
12、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在另一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是由下述物质传播的( )
A.钢、空气、水 B.钢、水、空气 C.水、空气、钢 D.空气、水、钢
13、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14、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15、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禁止鸣喇叭的标志(如图所
示).这种控制噪音的方法是( )
A.防止噪音产生
B.阻断噪音的传播
C.防止噪音进入人耳
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16、炒菜时如果发生油锅起火现象,下列做法中最不应该的是( )
A.加一些冷油,降低温度 B.立刻盖上锅盖
C.立即向锅内倒入冷水来灭火 D.将蔬菜倒入油锅内
17、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18、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蒸发 B.熔化 C.升华 D.液化
19、夏天,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物品,放一会就会在物品上有一层白色的东西,这是( )
A.凝华所形成的霜 B.凝固所形成的霜 C.升华所形成的霜 D.汽化所形成的霜
20、下列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B、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树木的倒影
C、日食、月食现象 D、我们不能看到站在墙后的人
21、一束光线垂直地射到平面镜上,经反射后,反射角是( )
A.90° B.0° C.180° D.45°
22、下面现象中属于漫反射的是( )
A.坐在教室里的每位同学都能清晰看到黑板上的字 B.站在平面镜前整理仪表
C.站在水池边看到水中月亮的倒影 D.在黑暗中看不见任何物体
23、“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是《菊花台》中的一段歌词。以下对“成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和“你”成双 B.“我”和“你的影子”成双
C.“我”和湖面反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D.“我”和湖面折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24、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立竿见影 B.潭清疑水浅 C.池水映明月 D.一叶障目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汽车的后视镜
26、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27、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于屏上,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屏上的像只有下半部分 B.屏上的像变暗,位置不变
C.屏上的像上半部分变暗,下半部分保持原来的亮度
D.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
28、 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29、图2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30、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31、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
32、请在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晓秋老师身高172.3
33、木块的长度是 cm;
34、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 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 ____m(海水中声速是1 500 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 _______。
35、“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用手指拨动琴弦使琴弦 _________ 而发声;不断地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_________ ;优美的琴声是通过 _________ 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36、深秋的早晨,常常会发现在草叶上附着大量晶莹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
现象;到了严冬的早晨,有时在草叶上附着的又是一层洁白的霜,“霜”的形成是 现象.
37、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广东顺德生产的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替代氟利昂进行工作的。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到冰箱内时就会汽化 ,流到冰箱外就会液化 。这样就可以使冰箱的冷冻室长期保持低温。(选填“吸热”或“放热”)
38、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_ __ (选填“大”或“小”);真空中的光速为____ ______m/s。
39、有一对联,上联是“月浮水面,捞到水底月还沉”,人们看到“月浮水面”的情景,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月亮的 像。(选填“实”或“虚”)
40、小明观察圆形鱼缸里养的鱼,发现看起来比真实的鱼大,其原理与 (选填潜望镜、放大镜、汽车观后镜)成像原理相似凸透镜,所看到的“鱼”是鱼的 虚像.如果从鱼缸上方,想用一支手电筒把鱼照亮,则应 照射正对着鱼.(选填“对着看到的鱼的上方”、 “对着看到的鱼的下方”或“正对着鱼”)
三、实验探究、作图(每空1分,每图1分,共
16分 )
4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 ______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 _________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 _________ 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或“电影放映机”).
九年级 班 姓名 考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2)此时,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 ______(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 ___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
42、为了探究不同固体熔化的规律是否相同,陈明找了一些蜡,又从冰箱中取了一些冰。他先把冰和蜡切成碎块,然后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把盛碎冰的试管放在盛有温水的烧杯中,把盛碎蜡的试管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并不时地搅拌碎冰和碎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每分钟记录一次数据,直到冰和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次数据。实验过程中,他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冰的温度/℃ | -4 | -3 | -2 | -1 | 0 | 0 | 0 | 0 | 0 | 1 | 2 | 3 | 4 |
蜡的温度/℃ | 40 | 41 | 43 | 45 | 46 | 48 | 50 | 52 | 54 | 56 | 58 | 60 | 62 |
(1)由试验记录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选填“冰”或“蜡”)是晶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它的熔点是______________℃;在第6min时,它处于______________态。
(2)在冰和蜡的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中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这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陈明将冰和蜡切成碎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在实验时要不时地搅拌碎冰和碎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按下列要求作图:
(1)作下列的反谢光线和折谢光线并标出折射角(2)请在乙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3)如图丙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线状发光物体AB,请作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4)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的O点,反射光的方向如图3所示.请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5)将图4中的开关、螺丝口灯泡接入家庭电路。要求开关控制灯泡。
图3
四、计算题(共4分)
44、小东假期看望奶奶后需要从汉口站出发回到宜昌,下表是他在网上查到的武汉汉口车站至宜昌东站的D5817次动车时刻表。请你仔细阅读该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计算这次动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站次 | 站 名 | 到达时间 | 开车时间 | 里程/km |
1 | 汉 口 | 始发站 | 07:35 | 0 |
2 | 荆 州 | 08:55 | 08:57 | 204 |
3 | 枝江北 | 09:16 | 09:18 | 248 |
4 | 宜昌东 | 09:35 | 终点站 | 292 |
6